進門玄關做鞋柜實用嗎?怎么利用這部分空間做鞋柜設計?裝一網(wǎng)搜集整理了一些干貨知識點,一起來學習一下吧!
1.鞋柜尺寸
一般家庭的鞋柜需要做多大?多高?多深?
這個就要反過來看家庭需求了,家里有幾個人是常住的?有沒有家庭成員是鞋子特別多的?平時有沒有習慣穿高幫鞋或者大長靴之類的?有沒有留鞋盒的習慣?
除了需求之外,還得看戶型條件如何,有沒有條件可以滿足需求呢?是需要削減需求還是需要想其他變通的辦法?
除非你能做到斷舍離(你想做斷舍離和你能做到斷舍離之間還隔著一座喜馬拉雅山),不然的話正常人均鞋子數(shù)量大概是10-15雙這個水平,鞋柜可以按這個標準參考。
標準鞋柜深度是35厘米(不放鞋盒),當然這個深度也可以自己調,量一量家人目前穿的最大鞋子。至于高度和長度,可以盡量做大。
如果有條件做到標準深度那自然是最好的,但有時候條件不允許的話,鞋柜也可以做薄的,只是容量會減少。
最薄的鞋柜可以做到深度20cm以下,比如宜家的斯多爾鞋柜最薄的一款安裝后是17cm深度,只是放鞋子得豎著放,而且不適合放太厚的鞋子,并且同樣的柜體面積,可以存放的鞋子數(shù)量肯定是縮小了,因為每個格子占高度更多了,比如宜家這款大概可以放18-24雙鞋。
如果買成品鞋柜的話,就要考慮踢腳線高度的問題,如果是4個腳的話就會因為踢腳線厚度而不能靠墻。
如果你家鞋柜深度可以做到四五十厘米的話,可以考慮雙層旋轉鞋柜,但說實話,無論是從空間利用角度還是從制作成本角度來說,這種旋轉鞋柜都是不太劃算的。
最好用的方案,無異于在進門附近有一個專門的獨立空間,這樣的話不但能解決鞋子的收納問題,還可以解決嬰兒推車的存放,甚至是衣帽間等功能。當然,國內好像這么人性化的戶型比較少,有些家庭可能會在戶型改造的時候考慮。
2.鞋柜配套設施
一個好用的鞋柜,除了容量充足之外,最好還要有一些配套設施。就好比房子本身質量和地段之外,周邊的配套條件也同樣決定了房子好不好貴不貴。
小編認為一個好用的鞋柜,還需要有常用鞋留空區(qū)、隨手置物區(qū)、換鞋凳、衣帽鉤、燈光、插座、鏡子、傘架等等。
底部留空和中部留空現(xiàn)在基本上是鞋柜的標配了,底部留空是為了放拖鞋和常用鞋,中部留空是為了放鑰匙等隨身小件。
雖然說鞋柜最底下放一排鞋子不太美觀,但這樣才是最方便的,不然每次進門出門都要開鞋柜的話,沒有誰能保持這么勤快的好習慣,人都是懶惰的,這是人性,不要嘗試挑戰(zhàn)人性,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的。
至于換鞋凳的話,如果鞋柜容量足夠的話,可以留出一部分空間做成換鞋凳,換鞋凳和鞋柜一體化。
第二種是直接買一個成品的小凳子來做換鞋凳,不用的時候如果能把這個小凳子收納到柜子里更好,一般比較適合走廊寬度足夠的玄關,當然也可以買個盡量小的凳子不影響過道。
第三種是可以用折疊式的小凳子安裝在墻上,不用的時候可以收起來。
衣帽鉤的作用就是掛外套、掛包包、掛環(huán)保袋之類的,如果是定制的鞋柜和換鞋凳一體化的,可以在鞋柜上方留衣帽鉤。還有一種就是直接在鞋柜對面或者附近的墻面裝上衣鉤。
底部留空的常用鞋區(qū)和中部留空的置物區(qū),建議留好燈線,裝上T5燈管,這個燈光除了找鞋找東西方便之外,也可以做為玄關區(qū)的環(huán)境燈光。
當然,如果要更科技感一些的話,可以選用智能感應燈,晚上一進門都不用摸開關它就自己亮了,這個感覺就非常棒。
如果裝修的時候忘了留燈,也可以考慮用充電式的感應燈,也非常方便好用。
鞋柜的中部底部留空區(qū)域要不要留插座也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需求來考慮,比如給手機充個電,烘鞋器要不要用,掃地機要不要放這里等等。
如果實在是入門區(qū)域做不下鞋柜或者滿足不了鞋子收藏的話,那就只能想辦法在其他空間專門做鞋柜了,當然那都是特殊情況了。
3.鞋柜擱板高度
鞋柜內部設計的話,最重要的就一條『擱板不要釘死就行』。因為不同類型的鞋子高度差異還是挺多的,比如拖鞋、涼鞋、皮鞋、球鞋、高幫鞋、靴子等等。
有條件的話,定制鞋柜的時候『打排鉆』就行。
鞋柜的側板上打一排孔,有專門的配件釘子可以調節(jié)擱板的高度,這樣的話可以根據(jù)鞋子的高度來調節(jié)內部的空間。當然除了這種方式,也可以多裝幾排角碼,道理也是一樣的。
如果鞋柜內部擱板已經(jīng)做成固定的了,覺得高度有點浪費的話,也可以在網(wǎng)上買各種「雙層鞋架」之類的收納神器來彌補。
以上就是關于進門玄關做鞋柜的相關介紹,希望對你有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