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故一:踩踏
2014年昆明市明通小學“9?26”踩踏事故讓不少人心有余悸還未平息,2015元旦上海外灘的17級奪命梯事件導致36人死亡49人受傷更震驚全國。雖然兩起事件主因都是因為對樓梯區(qū)域管理或使用不當為主要原因,但事后依然有人質疑或指責事發(fā)地點的樓梯過窄。那么發(fā)生踩踏到底和樓梯寬度設計有沒有關系?
專家解析:踩踏事故更容易出現(xiàn)在樓梯,這是因為作為公共建筑垂直交通的樞紐,樓梯的寬度遠遠低于其他公共通道的寬度要求(公共建筑通道的寬度要求至少在2M以上,一般來說都不低于2.5M。而根據(jù)建筑規(guī)范要求:多層公建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.1m,其中醫(yī)院1.3m,住宅1.1m,其他空間1.2m,商業(yè)不論是否高層都需要1.4m,六層及六層以下住宅一邊設有欄桿的梯段凈寬則只需要1m),這必然導致瓶頸效應,特別在人流非常密集的空間,表現(xiàn)得更加明顯。樓梯因為高低不平,比普通地面更容易發(fā)生有人倒地,而有人倒地,是樓梯踩踏最致命的誘發(fā)因素,加上上述樓梯寬度的瓶頸效應,人流量較大的時候踩踏事件就很容易發(fā)生。
▲Stuttgart Public Library,photo by christian stoll
▲Fukui Prefectural Dinosaur Museum,Japen
雖然踩踏危險不太能完全通過樓梯的設計來避免,更重要是管制、預警方案和全民意識的問題,但從設計的角度,還是可以通過以下手段盡可能避免因為設計不合理導致的類似事件:
1.對于樓梯的步數(shù)、寬度、高度等建筑規(guī)范有專門針對樓梯的設計規(guī)定,消防規(guī)范對疏散樓梯也有嚴格的要求,包括不同場所和不同使用功能,設計師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的設計規(guī)范執(zhí)行踏步的寬度、高度標準,以方便人們行走。
2.要盡量調整好緩臺的位置,起到真正緩沖的作用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增加樓梯之間的平臺,不要一次從頭走到尾,多增加一些平臺,來緩沖一下人群的活動。這樣從某個程度上來講,遇到踩踏事件的時候會比較多空間承載人流。
3.有固定人流方向的場所,可以通過引導、欄桿等將正反兩個方向的人流隔離開。比如地鐵里的樓梯往往都設置了上下行的隔離欄桿,把上樓梯和下樓梯的人群分隔開,減少上下?lián)頂D的幾率;一些地鐵換乘站,會通過指示系統(tǒng)完全讓進站方向和出站方向人群走兩部不同的樓梯,這些都是設計過程可以參考疏散人流、減少事故的方式。